向红丁 长寿工程医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央文明办及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协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糖尿病防控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防控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糖友》杂志总编辑。
成就贡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疗特长为内分泌专业,尤以糖尿病专业和男性生殖内分泌为专长,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3次。现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重大课题,和北京协和医院重大项目各1项,并任2001年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课题组副组长。近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书籍撰写20部,其中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专著《糖尿病300个怎么办》获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双效书奖和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传品奖。在糖尿病学术团体任职包括卫生部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卫生部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在九三学社中,任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医科院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任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和第十届东城区政协委员等职。
最近新书《健康靠自己》《糖尿病怎么吃》《糖尿病居家调养自疗金典》,均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五驾马车”,奔向健康之路
全国长寿工程启动了健康快车活动,向红丁担任主讲人之一。他的讲座通俗易懂,很受欢迎。他把科学严谨的专业知识和形象贴切的生动讲解结合起来,总结前人经验,第一次提出了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这五匹马拉一个车,并驾齐驱,一个也不能少。
如今,这“五驾马车”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治疗,也逐渐成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众多慢性疾病通向健康的必由之路,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大认可,向红丁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糖尿病科普教育领军人。
他还提出了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对糖尿病无知——多懂点儿;心理应激增多——放松点儿;热量摄取过多——少吃点儿;体力活动减少——勤动点儿;必要的时候——药物要用点儿。糖尿病的治疗不是目的,目的是达标。达标内容很多,至少包括五项,那就是要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稠黏度达标。向红丁把这五项比作“杀手”,形象地比喻上述五项超标是:“臃肿的杀手”、“甜蜜的杀手”、“无声的杀手”、“油腻的杀手”和“粘稠的杀手”。消灭这些杀手,就要做到:减肥、降糖、降压、调脂和降粘。这些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广大糖尿病患者深深记住了和蔼可亲的向大夫。
书香门第,奠定科普教育基础
向红丁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从湘西古丈走出来的进步青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加入了“民先”组织,后从业于新闻。母亲教过书,后来也做了记者。回忆起往事,向红丁说:“那时候,社会和家里环境都很正统。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家里发现了炮弹壳和国民党旗。姐姐、妹妹和我好震惊。商量了半天,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很严肃地和他们谈话,动员他们去公安局自首。爸爸笑了,说‘那是从一江山战斗战场上捡回来的战利品。’”
向红丁耳濡目染于父母的爱国之情和倾心新闻工作的热情。从小聪明文静,文理科俱佳。小学时候就在《少年文艺》杂志上发表过文章。高考前,大家以为向红丁会考文科,他却选择了农医类,以极好的成绩考上了8年制的中国医科大学(现在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当时考进这个学校的就如今天的“理科状元”,让母校和老师、同学们自豪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