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个人简介
石学敏男,1938年6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寿工程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政府授衔针灸学专家。于1962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丙行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兼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主任,天津市重点学科针籴学科学术带头人,天津市政协常委。
获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立功奖章、香港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奖。2002年捐献其“中国杰出科技成就奖”10万元给天津中医一附院,用于开发、研制中医新药。荣膺全国优秀院长,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政协常委。
石学敏院士从师不泥古,敢为人先,创新思维;从医逾40年,救治海内外患者数以万计;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之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医风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中外患者和海内外媒体誉为“华夏第一针”。世人公认的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在取穴、手法、计量学方面刻意创新,创立理论,建树针刺手法“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针灸发展方向”勇敢引领,成功实践。作为博士生导师,他遵循中医针灸学特点,探索出整套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独辟新径,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中国针灸院士,他运筹精微银针,精妙选准推动中国切入点,光辉中医,光耀中华民族:先后赴40余国和地区讲学治病;相继与4国11所大学建立长期科研、医疗合作关系;已有42国和地区2483名研修生、留学生,特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学习针灸;接待29国和地区3234个参观团体;2388名海外患者慕名直奔天津中医一附院接受针灸治疗。作为大会主席,他主办1至7届国际针灸中医药学术会议。作为蝉联20年担任大型综合现代化天津中医一附院院长,2000.4在他主持下,2.5万平方米“国际医疗康复大厦”拔地而起,中外患者趋之若鹜;建成拥有GMP认证的大型商品药生产厂房;成立石天产业集团。跨入新世纪,他提出“大学医院、大学产业”宏伟蓝图;2001.10全国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中医一附院举行,“石学敏院士现代医院管理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富于创新的医学科学家和现代医院管理学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2002.3他创建了天津市针灸研究所。石学敏院士注重调查研究,雷厉风行,睿蕴学者风范,是实践中医跨越式发展,推广针灸迈进世界,勇于创新的中国医学优秀领导人才。
个人经历
1962年10月~1968年6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师;
1964年9月~1965年9月卫生部针灸研究班学员;
1968年9月~1971年4月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主治医师;
1971年4月至今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期间,分别于1971年被任命为针灸科主任,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7年晋升主任医师,1991年晋升教授。于1981年被任命为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1983年被任命为第一附属医院院长,1991年被任命为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他先后在国内及国外多个学术组织及学术期刊兼任职务,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副理事长,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美国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美洲中医学院及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针灸》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西医结合衫临床急救》杂志编委,《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副主编等。
主要成就
石学敏院士依据传统中医理论,整合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采用国际公认的诊疗标准,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特点,逐步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丹芪偏瘫胶囊”为主,配合康复训练、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等疗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独特的、规范的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大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是对国际“卒中单元”概念的完善和贡献。他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使二者在临床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中西医结合指导了方向。石学敏院士从医四十多年来,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汇中外之萃,学验皆丰,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艺术,深受患者信赖、同行赞誉及国际友人的欢迎,被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他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延髓麻痹、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各种痛证、病窦综合征以及老年期痴呆等疾病的卓著疗效使其名扬海内外。在临床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他致力于针灸的科学研究,带动国内针灸临床科研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他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鼠,填补了我国实验动物的一项空白。由他主持完成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1997年再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而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年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他主持完成了“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瘖痱’、‘类噎膈’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次),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6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他还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其中由他主编的千万言巨著《中医纲目》被专家誉为继《医宗金鉴》之后的一部中医临床划时代巨著,并获1996年天津市科技著作二等奖。
科研成果
1、《“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附1-2获奖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并获1998年天津市第三届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2、《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养针灸新人才》附3-4获奖1993年普通高等党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3、《独辟新径,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附5获1996年天津市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4、《针刺手法量学》附6-8获1986年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学成果乙级奖第一完成者
5、《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获199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附9
6、《针刺对大鼠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脑微血管系统机能和形态的影响》获199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附10
7、《针刺治疗“喑痱”、“类噎膈”325例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获1993年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附11-12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
8、《针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与电生理实验研究》附13获199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9、《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附14获1991年国家中管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10、《“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病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附15获199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11、《“醒脑开窍”针法形态及组织化学实验研究》附16获199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12、《针刺的脑机制――正常大鼠脑对不同穴位刺激反映的形态学研究》获199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者附17
13、《针刺治疗中风(脑梗塞)临床研究》获1981年市科协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14、《中医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1996年11月通过市级课题专家鉴定,已成果登记第一完成者15、《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8获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者
16、《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鼠活性基因作用机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获1997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附19
17、《“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获1997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18、《针刺防治急性脑梗塞并发心脏损伤的研究》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19、《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20、《针刺干预急性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获1998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21、《针刺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脑、肝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获1999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22、《血液流变学对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探讨》获199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主要论著
1、《石学敏针灸学》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年
2、《中医纲目》主编人民上报出版社1992年
3、《脑血管障害的针灸治疗》独著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91年
4、《针灸临床的理论与实际》主编日本国书刊行会1980年
5、《中国针灸治疗学》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6、《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7、《中国针灸奇术》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
8、《中西医急症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
9、《汉英中医辞典》主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
10、《针灸治疗学》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六版统编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11、《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第一著者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年
12、《当代针灸治疗学》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针灸推拿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
14、《中华推拿奇术》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104162号